>

慈海职业中专

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

专业代码:1302006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办学层次:中职


三、修业年限

3年。

凡达到本专业的基本要求,提前修满学分并取得规定证书的学生,经审批可以提前离校进行实习。


四、职业面向

1、面向旅游酒店的前厅、客房、餐饮等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

2、面向旅游企业从事旅行社签证、计调、导游、旅游接待、旅游销售等基层工作。

3、旅行社导游景点景区及博物馆展览馆等讲解员会展接待、服务旅行社计调与外联休闲旅游产品策划与营销岗人员会展策划师。


(一)岗位面向

1、初始就业岗位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

景区讲解员

会展接待员

2、发展就业岗位计调与外联

休闲旅游产品策划与营销岗人员、会展策划人员

3、职业提升岗位休闲旅游企业管理者

休闲旅游项目管理者

会展项目管理者

4、相关就业岗位景区服务、文秘、培训、旅游咨询、接待服务等


(二)获证制度学生获得的证书:

①毕业证

②餐饮,茶艺等中级技能证

③普通话证

④计算机等级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第一,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二,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尽可能多地在教材中充实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力求使教材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努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按的政策精神,力求使教材内容涵盖国家导游资格考试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第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


(二)培养规格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管理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表一)

1662707742175270.png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文化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其中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法治是职业教育特有的内容。

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以中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为出发点,汇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规范、职业习惯、职业礼仪、职业发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法律知识、道德修养、心理健康和职业指导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走进职场,提升职业素养。

通过学习,在正确分析自身和外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调整规划,进行合理的旅游职业生涯设计;初步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法律知识,自觉遵法、守法;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的有关知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运用创业知识,在条件成熟时,自主创业,为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开拓出广阔而通畅的道路,从而成就自己职业梦想。


2.语文(188学时  14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主要任务一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二是学习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提高文学素养,加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以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日常生活和旅游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职场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历史(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数学(180学时  10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旅游管理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技能、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旅游专业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英语(144学时  8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具备导游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旅游专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旅游专业学生了解、认识中外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信息技术(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使旅游专业学生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为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为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7.体育与健康(144学时  8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8.艺术(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门类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中职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与民俗等知识,以传递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价值取向,开拓学生的视野,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10.劳动(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管理专业的一门限定选修课程,通过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重点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劳动技能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地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详细方案见附件

image.png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